日前,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吴夏在2023中关村论坛“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上表示,储能行业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最活跃的赛道之一,可以用“长坡厚雪”来形容。随着行业不断规范化,整个行业将从商业化初级阶段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年增长率为38%。


【资料图】

“储能行业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突破和成本经济性等问题。”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和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另一方面,需要行业和企业进行论证,不断降低成本,选择最优技术路线,实现最高性价比的产业化。

多方政策支撑行业广阔前景

自2020年“双碳”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有关文件纲领的同时,各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也陆续出台,各地也制定了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逐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在此背景之下,新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取得诸多新成绩。以2022年为例,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储能需求愈加旺盛,从而带动相关企业经营表现持续向好。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A股市场264家储能相关企业(按GICS行业类别划分)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1744.64亿元、15235.33亿元和20631.89亿元;年度营业利润分别为869.98亿元、1013.82亿元和1726.18亿元。

上海技术交易所智库专家、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特邀评审专家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领域发展得到了全方位支持和保障,政策端来看,相关支持政策相继出台;行业端来看,各方力量均积极投入、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新能源、电网、交通、工农业等多个领域。

中科海纳创始人、执行董事长唐堃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储能领域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个维度,发电侧储能由于光伏发电、风电等存在不稳定性,从而需要储能相关基础设置来维持发电侧的稳定。为此国家设置了一些强配措施,例如,新建光伏电站、风电场等储能配备规模需按项目装机规模的20%考虑。而电网侧则因调频调峰需求而需要其自身具有一定调节能力。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储能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成本阻碍仍待跨越

储能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相关行业企业打开“窗口”的同时,也顺利吸引到投资方的关注,但由于储能相关企业目前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等因素,投资方也持相对谨慎态度。

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罗茁在谈及对储能企业前景时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储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蓄水池”,其削峰填谷的效用有了商业模式的变化,但前景或尚不明朗,仍需不断跟踪,发现新机会。

对于储能企业现阶段面临的阻碍,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技术瓶颈是相关企业面临的核心困境。目前,储能技术仍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其次,缺乏标准化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原材料、设备、技术、产品制造等方面。此外,储能项目投资规模较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目前市场上的资金支持还不够充分。

以中科海纳为例,唐堃称,目前公司的钠离子电池还在技术的创新期,仍需依靠技术引领推进创新,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才能使产品具备竞争力。

洪勇建议,在技术方面,储能企业应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且掌握核心技术;在市场方面,要积极拓展市场,发掘潜在的需求,并与政府和电力公司合作推广和落地。此外,企业还应注重合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保障持续稳定的发展。

上一篇:世界速看:天津商业大学是几本就业情况怎么样呀_天津商业大学是几本就业情况怎么样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