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讨好任何人》: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_天天关注
《道德经》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
2023-05-18(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道德经》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往往认识、了解自己的人,更懂得接纳自己,不让自己活得太累,陷入精神内耗。心理咨询师滑洋在《不去讨好任何人》的前言中也说到:我们本可以活得不这么累。《不去讨好任何人》这本书主要针对讨好型人格的日常表现具体讲解了8 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了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不去讨好任何人,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开端。这一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绽放自己。1.认识讨好型人格你是不是不敢拒绝别人,认为自己一拒绝,别人就会生气?你是不是害怕别人不高兴,觉得别人不高兴自己会难受?你是不是总是担心与别人的关系会因为自己不能让对方满意而破裂?你是不是经常内心矛盾,不知道如何取舍才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满意?其实,这一系列的表现,都属于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有8种日常表现:拒绝别人就心慌;无条件地附和别人,是一种本能;让我提要求,不如“杀”了我;不等别人说,主动行方便;我做的,都是别人期待的;停不下来的微笑;没人见过我发脾气的样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积极践行者。讨好型人格是一个严重的存在现象。讨好者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压抑与痛苦。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现象,心理咨询室里挤满了“老好人”,但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人的生活造成了多么大的困难与痛苦这一事实。可见,讨好型人格是有迹可循的,而且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是无形的,吞噬着讨好者的身心健康。2.讨好型人格的由来书中说到:讨好型人格的人之所以无法拒绝别人,首要的原因就是内心关于“别人很脆弱”的底层信念。信念就像一把枷锁,牢牢拴住意识这扇大门,并投射到看法中。就像一个人开心时,看什么都觉得万物可爱,而失落沮丧时,看什么都是暗淡无光的。实则,这是心境的投射。讨好型人格的形成还来源于内心的冲突:压抑自己的想法,不会向别人提要求,求认可,总是做应该做的事,而忽略了自己想做什么,甚至压抑自己的情绪,自我苛责。当所做的事情脱离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内心就会出现冲突,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活得身心疲惫。本该轻装上阵,却是负重前行。3.拒绝讨好型人格作者在最后一章中讲到:“生活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解决了讨好型人格问题就是万事大吉的,持续成长是你的终身课题。”为此,作者给出了一套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应对“心灵危机”的万能法宝:SELF心理自助疗法。SELF心理自助疗法包含八个步骤:自我觉察、情绪接纳、连接资源、信念转换、技巧提升、经验获得、爱自己、极好的身心状态。当情绪出现的时候,静下心来,向内询问,找出底层逻辑,从中去理解这份情绪的出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之后,需要做的是自我接纳。情绪就是内在小孩,你要允许它的存在,接纳它,从正面转移注意力,切莫出现自我攻击。心理疗法中,有句话很有能量: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我们不妨试着通过这句话来转移注意力,获取内在力量。当情绪过于强烈,自己无法消化排解时,可以找很信任的人倾诉,或是回想给你带来力量感的人,从中获得力量与支持。回归情绪的本质,情绪都是从“信念”而来。因此,要学会转换你的底层信念。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表达拒绝与情绪。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表达。最重要的,是爱自己,即“自我接纳”,向内求,不再向外抓取,不受他人和外界所影响。做到以上这些,身心便会处在一个极好的状态,进入身心合一的状态,从“苛责自己”到“感恩自己”。内心欢喜、从容和自在。写在最后——房琪说:“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要满足每一个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这个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余生,愿你能勇敢地做自己,拥有足够的幸福与喜悦。